2010届硕士毕业论文
|
论文名称
| 姓名
| 学号
| 指导老师、职称
| 专业
| 方向
|
“驿站”情结-在地狱文化与文学研究视野下的贵州现当代文学
| 胡刃
| 200621110009
| 张荣翼教授
| 文艺学
| 文艺基础理论
|
大众文化理论视角下的“红色经典”剧改编
| 付晶
| 200721110002
| 冯黎明教授
| 文艺学
| 西方文论
|
蒙古搏克传说多视角研究
| 包佳薇
| 200721110010
| 张杰教授
| 写作理论与实践
| 写作基础理论
|
黔人技不穷,多彩贵州风-从成语”黔驴技穷“解读《多彩贵州风》
| 李波
| 200721110011
| 张荣翼教授
| 文艺学
| 文艺学基础理论
|
蓝白之舞-贵州shaoshu民族蜡染艺术的文化特征与审美内涵
| 戴俊
| 200721110012
| 李建中教授
| 文艺学
| 中国文论
|
贵州区域形象注意力提升战略-以贵州影视文化传播为中心
| 李卫红
| 200721110013
| 唐铁惠教授
| 文艺学
| 文艺理论
|
宣传语视角下的贵州城市形象设计
| 石庆利
| 200721110014
| 张荣翼教授
| 文艺学
| 文学基本理论
|
众生喧哗:网络艺术的后现代性
| 许飞
| 200721110016
| 冯黎明教授
| 文艺学
| 文艺理论
|
消费文化与shaoshu民族传统歌舞功能转型-以“西南三部曲”为例
| 卯涛
| 200721110017
| 冯黎明教授
| 文艺学
| 西方文论
|
辜鸿铭文化人格研究
| 龙菲
| 200721110018
| 李建中教授
| 文艺学
| 文学理论
|
穿在身上的史书-施洞苗族刺绣纹样的文化诠释
| 李迎喜
| 200721110019
| 张荣翼教授
| 文艺学
| 文学基本理论
|
神话重述与悲剧意识
| 胡涛
| 200721110020
| 李建中教授
| 文艺学
| 中国文论
|
转型期我国电视新闻表达变化探寻
| 连欢
| 200721110021
| 唐铁惠教授
| 文艺学
| 文艺理论
|
苗族古歌叙事方式研究
| 吴一文
| 200721110022
| 李建中教授
| 文艺学
| 中国文论
|
从接收美学看新闻传播的有效性
| 柴琴
| 200721110023
| 冯黎明教授
| 文艺学
| 文艺理论
|
生存环境的三重审美建构-文斗苗族古村落文化的生态美学思考
| 潘浩
| 200721110024
| 唐铁惠教授
| 文艺学
| 文艺理论
|
从思想异端到文化时尚-论魏晋任诞风格的偶像化
| 陈洁
| 200721110025
| 高文强副教授
| 文艺学
| 中国文论
|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
| 李蓓
| 200721110027
| | 对外汉语教学
| |
对外汉语教材中“把”字句语法项目的系统分析
| 沈兴华
| 200721110033
| 翟汛教授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对外汉语教学
|
外国学生汉语同义词学习偏误研究
| 赵璞
| 200721110036
| 翟汛教授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对外汉语教学
|
《通制条格》祈使句研究
| 韩松岭
| 200721110054
| 萧红教授
| 汉语言文字学
| 汉语语法
|
土家语北部方言词汇研究
| 赵柳燕
| 200721110055
| 张延成副教授
| 汉语言文字学
| 词汇语法
|
汉英红色词对比研究
| 高彩云
| 200721110056
| 张延成副教授
| 汉语言文字学
| 词汇语法
|
试论“红色经典”电视剧中的人性问题
| 江磊
| 200721110069
| 於可训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当代文学
|
论沈从文笔下的儿童世界
| 苏胜兰
| 200721110079
| 张洁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
|
生命本源意义的历史反省
| 刘洪达
| 200721110080
| 叶立文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当代文学
|
短暂而永恒的追寻-试以“家”为切入点解读萧红
| 王宝丽
| 200721110081
| 於可训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现代文学
|
迟子建小说中的萨满世界
| 夏炳银
| 200721110082
| 方长安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现当代文学
|
论迟子建小说语言上的个性化特征
| 张艳
| 200721110083
| 樊星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当代文学
|
论贾平凹小说创作上的主题变奏
| 袁洪福
| 200721110084
| 金宏宇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当代文学
|
论端木蕻良的东北文化情结
| 姚岚
| 200721110085
| 张洁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现代文学
|
萧红的故乡情结
| 孙坤鹏
| 200721110086
| 陈国恩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现代文学
|
从侠义文学的视角看方方的《水在时间之下》
| 刘奕达
| 200721110089
| 张洁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简论池莉小说的世俗化特征与女性意识
| 李翥
| 200721110091
| 叶立文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论高尔斯华绥小说中的象征与象征主义
| 朱云霞
| 200721110114
| 张思齐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世界文学
|
消费时代背景下海岩的商品化写作
| 刘海兵
| 200791110213
| 方长安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多元建构 综合创造-论近十年“文学概论”教材的变迁
| 徐春婷
| 200791119001
| 张荣翼教授
| 文艺学
| 文艺学基础理论
|
六朝之“兴”研究
| 刘芳
| 200791119003
| 高文强副教授
| 文艺学
| 古代文论
|
新诗观念变迁和创作实践关系-从五四时期到三十年代
| 李垣璋
| 200791119004
| 冯黎明教授
| 文艺学
| 西方文论
|
科林伍德表现主义美学思想探索
| 胡江飞
| 200791119005
| | 文艺学
| 文艺理论
|
方方小说创作论
| 刘方
| 200791119014
| 方长安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新世纪十年长篇小说中的“文革叙事”研究
| 张琴
| 200791119015
| 叶立文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前尘梦影 昆山片玉-俞平伯散文集版本考证
| 李娜
| 200791119016
| 金宏宇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
|
感触时代的脉动-李凖小说与中原文化精神
| 汤吉红
| 200791119017
| 樊星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新时期小说民间价值体系展现
| 徐燕
| 200791119018
| 樊星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当代文学
|
1985年小说思潮的场域考察-以《人民文学》《收获》为例
| 章海春
| 200820110086
| 张园副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散漫的话语:史话批评文体的特质
| 李立
| 2008201110001
| | 文艺学
| 中国文论
|
明清小说评点文体研究
| 涂慕喆
| 2008201110002
| | 文艺学
| 中国文论
|
艾略特诗学理论系统浅析
| 林琳
| 2008201110005
| 唐铁惠教授
| 文艺学
| 西方文论
|
汉语失语法及语法量表研究
| 黎璐
| 2008201110022
|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社会语言学
|
语言学视域下的网店店主名研究
| 甘露
| 2008201110023
| 郝琳教授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社会语言学
|
汉俄存在句比较研究
| 黄岩
| 2008201110025
| 郝琳教授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社会语言学
|
火星文使用状况研究
| 李德花
| 2008201110026
|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社会语言学
|
位移动词“来”的同义词群的建构及语义分析
| 王薇
| 2008201110027
|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中文信息处理
|
基于词网的“五官类”动词的词汇语义描写研究
| 高洋洋
| 2008201110028
|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中文信息处理
|
现代汉语“就”字介词框架研究
| 黄雪晴
| 2008201110031
| 卢烈红教授
| 汉语言文字学
| 现代汉语语法
|
现代汉语词类体系比较研究
| 张凤杰
| 2008201110032
| 赵世举教授
| 汉语言文字学
| 语法学
|
《诸病源候论》重叠式复音词研究
| 杨欣烨
| 2008201110033
| 萧红教授
| 汉语言文字学
| 汉语语法
|
《贤愚经》述补结构研究
| 张伟
| 2008201110034
| 萧红教授
| 汉语言文字学
| 汉语语法
|
《文始》初文音义推衍初探
| 李慧敏
| 2008201110035
| 张延成副教授
| 汉语言文字学
| 词汇语法
|
《风月(全家)锦囊》中的助动词研究
| 郑玉彩
| 2008201110036
| 萧红教授
| 汉语言文字学
| 汉语语法
|
《凡物流行》和《吴命》集释
| 尹艳普
| 2008201110037
| 萧圣中副教授
| 汉语言文字学
| 语言学文字学
|
《陈氏礼记集说》音注研究
| 李艳丽
| 2008201110039
| 万献初教授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传统语言学典籍整理与研究
|
视觉文化语境下的广告艺术
| 王晓静
| 200820111004
| 张荣翼教授
| 文艺学
| 文艺学基础理论
|
秦印文字研究
| 谭竞男
| 2008201110040
| 萧毅副教授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传统语言学典籍整理与研究
|
李善注《文选》引《毛诗》考异
| 黄桂香
| 2008201110041
| 骆瑞鹤教授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传统语言学典籍整理与研究
|
江淮官话区宋词用韵考
| 邓小玉
| 2008201110042
| 熊桂芬副教授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音韵学
|
《诗经》植物起兴探析
| 贾世亲
| 2008201110044
| 罗积勇教授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传统语言学典籍整理与研究
|
《古文尚书撰异》研究
| 周煦阳
| 2008201110045
| 骆瑞鹤教授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传统语言学典籍整理与研究
|
“藉外论之”下的先秦寓言研究
| 安磊
| 2008201110046
| 程水金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先秦两汉文学
|
《世说新语》中的文学思想研究
| 金会霞
| 2008201110047
| 陈顺智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
晋宋至中唐的私家别业诗研究
| 黄超
| 2008201110048
| 尚永亮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
清代女诗人席佩兰杨静
| 任勇文
| 2008201110049
| 陈水云教授
| 古代文学
| 明清文学
|
《水浒传》:多元认同的漫漫追寻
| 徐卓阳
| 2008201110050
| 陈文新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明清文学
|
亦诗亦歌,诗乐不分-《诗经》的音乐性研究
| 张小群
| 2008201110051
| 程水金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先秦两汉文学
|
盛唐荆州客寓诗人的诗歌创作研究
| 郑念来
| 2008201110052
| 葛刚岩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
论黄庭坚江西诗派宗主地位之形成
| 张文瑾
| 2008201110053
| | 中国古代文学
| 宋元方向
|
南朝咏物赋研究
| 周文琼
| 2008201110054
| 陈顺智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
十七年《诗经》学史研究
| 邓娜
| 2008201110055
| 曹建国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先秦两汉文学
|
《北游记》文本型研究
| 徐萍
| 2008201110057
| 吴光正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明清文学
|
儒家经典与《儒林外史》的艺术构思
| 陈方园
| 2008201110059
| 吴光正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明清文学
|
两汉文人对楚辞的接受-以汉赋为中心
| 何照清
| 2008201110060
| 曹建国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先秦两汉文学
|
苏轼在黄州的日常生活研究
| 程曦
| 2008201110061
| | 中国古代文学
| |
论“新概念”文学评奖机制与80后文学的生成
| 艾翔
| 2008201110062
| 张洁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方方小说中的生存哲学与死亡观念
| 袁文魁
| 2008201110064
| 於可训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当代文学
|
女人的史诗 雌性的歌哭-严歌苓长篇小说中女性形象分析
| 刘程程
| 2008201110065
| 樊星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论现代文学的“双向”治疗
| 鄢蓉
| 2008201110067
| 张园副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现代文学
|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顾城中后期思想和诗歌研究
| 王绮
| 2008201110069
| 张洁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题辞研究
| 曹青山
| 2008201110070
| 金宏宇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圣天门口》人文精神探析
| 王珊
| 2008201110071
| 於可训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毕淑敏长篇小说创作的两极化
| 李艳
| 2008201110072
| 樊星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秀“外”慧“中”-凌叔华小说技巧论
| 徐鸿沄
| 2008201110073
| 陈国恩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
|
论繁漪形象的文本解读与舞台演绎
| 董玉婕
| 2008201110074
| 叶立文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残雪小说的精神探索
| 李增光
| 2008201110075
| 叶立文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去符号化”的裂变-论李洱乡土小说叙事建构
| 张晓燕
| 2008201110076
| 於可训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奋斗者之歌-论路遥笔下农村青年奋斗者群像
| 何海燕
| 2008201110079
| 於可训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当代文学
|
在夹缝中突围-论六六小说《双面胶》、《王贵与安娜》、《蜗居》都市知识分子的现实困境
| 赵三梅
| 2008201110082
| 张洁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当代文学
|
论陈忠实小说中的乡村世界
| 程远志
| 2008201110083
| 叶立文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当代文学
|
闻一多诗歌意象研究
| 吴篪
| 2008201110084
| 方长安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
|
余华童年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 林爱霞
| 2008201110085
| 陈国恩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菲茨杰拉德作品的视觉文化研究
| 刘洋
| 2008201110087
| 涂险峰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世界文学
|
村上春树小说中的记忆
| 芦梦曦
| 2008201110088
| 涂险峰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世界文学
|
乌托邦的困境:《乌拉尼亚》中的风景与权力
| 刘碧原
| 2008201110089
| 张箭飞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世界文学
|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殖民地小说中的服饰美学研究
| 刘晓
| 2008201110090
| 赵小琪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比较文学
|
巴尔扎克的现代性:《人间喜剧》中的街道与步行者
| 张倩倩
| 2008201110091
| 张箭飞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世界文学
|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城市生态景观的想象与呈现
| 陈英
| 2008201110092
| 涂险峰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比较文学
|
病理学视野下的超现实主义诗歌
| 马昕
| 2008201110093
| 赵小琪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比较文学
|
永井荷风的文学创作与古典主义
| 蔡珊珊
| 2008201110094
| 张思齐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世界文学
|
理雅各《诗经》译本研究
| 谢雨珂
| 2008201110095
| 于亭教授
| 国学与汉学
| 域外汉学研究
|
颜之推雅正语言观研究
| 文璐
| 2008201110096
| 万献初教授
| 国学与汉学
| 音韵学
|
唐代试律诗对偶辞格研究
| 陈硕
| 2008201110097
| 罗积勇教授
| 国学与汉学
| 国学及其对外教学
|
汉语音节的声调化过程
| 汪俊伍
| 2008201110098
| 陈海波副研究员
| 国学与汉学
| 音韵学
|
《白虎通》声训语义研究
| 苏利国
| 2008201110099
| 万献初教授
| 国学与汉学
| 古典语文学与人文计算
|
刘炫考论
| 王革伟
| 2008201110101
| 骆瑞鹤教授
| 国学与汉学
| 国学及其对外教学
|
试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对市场营销策划书写作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 续小力
| 2008201110102
| 张杰教授
| 写作理论与实践
| 写作基础理论
|
生命·思考·写作-论史铁生小说的创作形态暨写作理论
| 黄薇
| 2008201110103
| 刘礼堂教授
| 写作理论与实践
| 写作基础理论
|
获茅盾文学奖的少数民族题材小说研究
| 王玉玲
| 2008201110106
| 邱飞廉教授
| 写作理论与实践
| 写作基础理论
|
心理动词“爱”的语义描写及其同义词群建构
| 徐冶琼
| 2008201110108
| | 对外汉语教学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
|
《洛阳珈蓝记》介词研究
| 李智
| 2008201110110
| 卢烈红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
|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任务教学法应用模式研究-基于零基础实用汉语短期班教学
| 陈飞
| 2008201110111
| 翟汛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
英语母语者普通话三声习得偏误研究
| 占兰
| 2008201110112
| 翟汛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
现代汉语“把个”句式研究
| 熊文旎
| 2008201110114
| 郝琳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
|
以“亮”为基点的现代汉语视觉域形容词词群建构
| 尹新林
| 2008201110118
| | 对外汉语教学
| 面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
|
论对外汉语中级阶段语用文化教学-以《中级汉语口语》为例
| 陈倩
| 2008201110119
| 周颖菁副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词语教学
| 李亦嘉
| 2008201110120
| 卢烈红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
中级汉语口语教学中的语块教学研究
| 刘莺倩
| 2008201110121
| 周颖菁副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
《经贸洽谈ABC》和《基础实用商务汉语》的对比分析-兼议商务汉语教材的编写
| 安然
| 2008201110122
| 潘田副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
儿童口语词汇与初期教学汉字
| 高林云
| 2008201110123
| 萧圣中副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
外国学生汉语因果复句偏误分析及习得研究
| 张婧婧
| 2008201110124
| 程乐乐副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趋向补语偏误分析
| 付晓歌
| 2008201110125
| 翟汛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
1978至2008年间的信息技术类新词语研究
| 曾艳
| 2008201110126
| 赵世举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
|
越南的汉字教学研究
| 杜文郎
| 2008271110001
| 汪志远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
|
从汉越称谓语的区别看中越文化差异
| 黄明鸿(越南)
| 2008271110002
| 翟汛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面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学研究
|
从《后汉书》与《资治通鉴》的语言频率对比分析中研究157-159年东汉的政权危机
| 伊丽莎白
| 2008271110010
| 张杰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应用语言学
|
越南人称代词及其使用对比研究
| 周公俊
| 2008271110011
| 程乐乐副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
越南学生汉语量词运用中的偏误分析
| 周公熊(越南)
| 2008271110012
| 张杰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
|
李辉传记作品研究
| 周玉宁
| 2008271110017
| 樊星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从古之“申论”到今之“申论”
| 杨静
| 20108201110105
| 萧映副教授
| 写作理论与实践
| 写作基础理论
|
现代汉语副词“就”语义指向及其计算机识别研究
| 吴佳琴
| | 郝琳教授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中文信息处理
|
越南语副词“dang”与汉语助词“着”对比
| 阮梅璃
| | 唐为群副教授
| | 对外汉语教学
|
中国书信体文论研究
| 刘肖溢
| | 李建中教授
| 文艺学
| 中国文论
|
《沧浪诗话》禅语考辨
| 邓晗霖
| | 高文强副教授
| 文艺学
| 中国古代文论
|
拂开尘埃探寻藏族历史和文化-论《尘埃落定》
| 汪庆
| | 叶立文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汉越词对越南学生汉语词汇习得的影响
| 黎芳草
| | 潘田副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