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硕士毕业论文
|
论文名称
| 姓名
| 学号
| 指导老师、职称
| 专业
| 方向
|
汪曾祺小说语言风格论
| 刘晓静
| 200591118100
| 樊星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戴望舒诗歌的现代性
| 陈永革
| 200721110074
| 陈国恩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现代文学
|
追寻生命的踪迹——论张爱玲的《小团圆》
| 陆红卫
| 200721110094
| 陈国恩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
|
浅析徐小斌小说的神秘主义
| 周璇
| 200721110098
| 樊星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美国K-12主题式汉语教学研究
| 王梁艳
| 200791117048
| 卢烈红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教学研究
|
张爱玲作品艺术侧谈
| 傅曦
| 200791119007
| 金宏宇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
|
论萧红小说中的生命的书写
| 谈金晶
| 200791119008
| 张园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代小说
|
论沈从文小说的“空白”之美
| 李萍
| 200797779009
| 方长安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
|
现代汉语“被”、“把”同现句研究
| 刘筱杉
| 2008201110113
| 郝琳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
|
汉语个体量词习得偏误分析
| 华向红
| 2008211117011
| 卢烈红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教学研究
|
中国媒体话语权的流变与趋势——对新兴媒体言说及传播方式的思考
| 陈本荣
| 2009201110009
| 冯黎明教授
| 文艺学
| 文艺学基础理论
|
三毛作品叙事特征研究
| 黄莉莉
| 2009201110010
| 唐铁惠教授
| 文艺学
| 文艺学基础理论
|
论当代视觉文化传播的特征与影响
| 刘琦
| 2009201110011
| 张荣翼教授
| 文艺学
| 文艺学基础理论
|
破茧成蝶 舞动春风 -新时期贵州广播节目变化研究
| 左明
| 2009201110012
| 唐铁惠教授
| 文艺学
| 文艺学基础理论
|
以“青春”的名义书写-简论“80后”文学
| 龙雪静
| 2009201110013
| 张荣翼教授
| 文艺学
| 文艺学基础理论
|
天籁之音-生态诗学视阈下的侗族大歌
| 陈守湖
| 2009201110014
| 冯黎明教授
| 文艺学
| 文艺学基础理论
|
中国相亲类电视节目的叙事研究
| 康瑞
| 2009201110015
| 张荣翼教授
| 文艺学
| 文艺学基础理论
|
隐没于岁月尘埃下的一串珍珠-杨绛文论及其价值之初探
| 王琳
| 2009201110016
| 李建中教授
| 文艺学
| 中国文论
|
中国文学视野下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
| 陈锡玲
| 2009201110017
| 李建中教授
| 文艺学
| 中国文论
|
重塑民间异象-苗族盅文化研究
| 王太师
| 2009201110018
| 高文强副教授
| 文艺学
| 文艺学基础理论
|
试论主流媒体的文艺批评
| 王兵
| 2009201110019
| 李建中教授
| 文艺学
| 文艺学基础理论
|
汉语词汇教学的朗读记忆法和默读记忆法实验研究
| 李爽
| 2009201110022
| 冯学锋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对外汉语教学
|
“到”的语法化问题研究
| 廖正丽
| 2009201110031
|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汉语应用与信息处理
|
安徽东至方言古语词考释
| 叶子
| 2009201110036
| 卢烈红教授
| 汉语言文字学
| 训诂学
|
终结性范畴与汉语动词量化结构
| 宋尉
| 2009201110039
| 张延成副教授
| 汉语言文字学
| 汉语语法
|
明代文言小说中幽冥故事的文化考察
| 王秋香
| 2009201110061
| 吴光正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明清文学
|
论史铁生的文革书写
| 马辰
| 2009201110064
| 樊星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袁昌英文学创作论
| 向红
| 2009201110077
| 张园副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
|
无家与离家:德莱塞《嘉莉妹妹》中的恐惧
| 黄烨祁
| 2009201110082
| 涂险峰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世界文学
|
当代恩施土家族文学的文化生态论
| 李政译
| 2009201110091
| 赵小琪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比较文学
|
全身反应法在儿童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以美国汉语教学为例
| 宋莹
| 2009201110111
| 瞿汛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法
|
汉语拼音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研究
| 黄朔
| 2009201110114
| 冯学锋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
图式理论在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 王文琦
| 2009201110115
| 翟汛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
|
英汉名词动化比较研究
| 许蕙宇
| 2009201110124
| 萧圣中副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本体研究
|
面向汉语国际推广的“X而不Y”格式研究
| 王桂华
| 2009211117044
| 卢烈红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面向汉语国际推广的汉语本体研究
|
张凤翼文学活动研究
| 魏翔
| 2009211119003
| 程芸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元明清文学
|
对外汉语教材《熊猫汉语》的研发报告
| 叶潺
| 2009281110127
| 冯学锋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资源研发
|
汉推视角下中国新时期文学中文化教学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 陈志敏
| 2009281110138
| 张延成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
对外汉语教学用2905字多音字教学研究
| 饶军丽
| 2009281110139
| 萧圣中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字教学
|
动态评估理论及其在国际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荣菲
| 2009281110140
| 张延成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面向汉语国际推广的汉语本体研究
|
基于国际汉语教学实践的文化课件设计与课堂使用报告
| 王晟
| 2009281110141
| 李慧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汉语零起点学生的汉字教学研究
| 高雅
| 2009281110144
| 卢烈红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教学研究
|
俄语版汉语教材个案研究——以语法为切入点
| 夏海燕
| 2009281110147
| 于亭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柬埔寨中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 王莹
| 2009281110153
| 萧红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柬埔寨华文教育的现状及其主要问题研究
| 邵慧平
| 2009281110155
| 冯学锋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副词“也”偏误研究
| 陈娜
| 2009281110157
| 郝琳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柬埔寨华文教育研究
| 陈慧敏
| 2009281110160
| 于亭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华文教学
|
基于5C标准的美国中小学汉语课堂教学设计
| 杨泽卿
| 2009281160057
| 萧国政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语言语言学
|
语气词“吧”的三平面研究
| 谌皇融
| 201020110108
| 郝琳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
|
从英雄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结构看当代文化语境中的《三国演义》影视改编
| 袁晶
| 2010201110001
| 张荣翼教授
| 文艺学
| 文艺学原理、文化研究
|
王国维批评文体的古雅美——以《人间词话》为中心
| 潘链珏
| 2010201110002
| 李建中教授
| 文艺学
| 中国文论
|
海岩小说的独特个性和叙事艺术
| 常慧娟
| 2010201110003
| 唐铁惠教授
| 文艺学
| 文学基础理论
|
文化研究与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转型
| 贾少英
| 2010201110004
| 冯黎明教授
| 文艺学
| 西方文论
|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窥视欲现象研究
| 周灵芝
| 2010201110005
| 李松副教授
| 文艺学
| 文学基础理论
|
六朝文学中的生命观及其现代启示
| 孙祥伍
| 2010201110006
| 高文强副教授
| 文艺学
| 中国文论
|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及其名词语义研究
| 王冬芝
| 2010201110008
| 萧国政教授 周建民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汉语应用与信息处理
|
汉语否定词“不”、“没”的生成及辖域分析
| 彭琼
| 2010201110009
| 郝琳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现代汉语语法
|
现代汉语“二”及其用法研究
| 郭文珍
| 2010201110010
| 冯学锋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社会语言学
|
现代汉语中的“程度副词+VP”格式的计量研究
| 蒋玲
| 2010201110012
| 郝琳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现代汉语语法
|
名词性N1+V+N2结构短语的语义研究
| 严胜英
| 2010201110013
| 萧国政教授 周建民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自然语言处理
|
现代汉语“动词+处所结构”的“传息”研究
| 孙言梅
| 2010201110014
| 萧国政教授 周建民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中文信息处理
|
网络流行话语模式“X体”研究
| 赵宁
| 2010201110015
| 冯学锋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社会语言学
|
现代汉语的性别差异研究
| 孙倩倩
| 2010201110016
| 冯学锋教授 潘世松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社会语言学
|
论现代汉语“前/后”及其相关表达的不对称
| 郭明明
| 2010201110017
| 郝琳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现代汉语语法
|
车贴及车贴文化研究
| 朱艳玲
| 2010201110018
| 冯学锋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社会语言学
|
“不”、“没(有)”与“都”连用语义指向研究
| 彭晨
| 2010201110020
| 郝琳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现代汉语语法
|
《儿女英雄传》称谓词研究
| 尹娅
| 2010201110021
| 冯学锋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社会语言学
|
《洛阳珈蓝记》形容词研究
| 马春媚
| 2010201110024
| 萧红教授
| 汉语言文字学
| 汉语语法史
|
《颜氏家训》名词研究
| 刘芮含
| 2010201110025
| 萧红教授
| 汉语言文字学
| 汉语语法史
|
流音临摹词的类型学研究
| 史磊蕾
| 2010201110027
| 张延成副教授
| 汉语言文字学
| 语言类型学
|
《歧路灯》语气词研究
| 高雷
| 2010201110029
| 卢烈红教授
| 汉语言文字学
| 近代汉语语法
|
《洛阳珈蓝记》连词研究
| 周铭
| 2010201110030
| 赵世举教授
| 汉语言文字学
| 中古汉语语法
|
清华简《金藤》、《耆夜》训诂研究
| 马坤
| 2010201110031
| 萧圣中副教授
| 汉语言文字学
| 训诂学
|
从《神会和尚禅语录》看晚唐五代几种语法现象
| 王苗
| 2010201110032
| 赵世举教授
| 汉语言文字学
| 汉语史
|
銭大昭《廣雅疏義》研究
| 张雪
| 2010201110033
| 于亭教授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
胡刻本《文选》李善音注研究
| 吴琼
| 2010201110034
| 罗积勇教授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传统语言学典籍整理与研究
|
《海國圖志》研究
| 盧冰
| 2010201110035
| 于亭教授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传统语言学典籍整理与研究
|
先秦两汉印诗与释诗考
| 于浩
| 2010201110036
| 李会玲副教授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古籍整理研究理论与方法
|
《读书杂志》所识讹误字研究
| 谯雪
| 2010201110037
| 邓福禄教授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传统语言学典籍整理与研究
|
郑侠研究
| 刘丽红
| 2010201110039
| 王兆鹏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宋元文学
|
潘岳陆机比较研究
| 马玉梅
| 2010201110040
| 尚永亮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
唐代诗词中的“渔父”意象
| 钟婷婷
| 2010201110042
| 尚永亮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
皎然、柳宗元对谢灵运诗歌的接受
| 李玉珊
| 2010201110043
| 葛刚岩副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
范纯仁年谱
| 闵倩倩
| 2010201110044
| | 中国古代文学
| 宋元文学
|
论《子不语》中的“鬼”形象
| 孙晓雪
| 2010201110045
| 鲁小俊副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明清小说研究
|
西汉子书叙事研究
| 方宪
| 2010201110046
| 陈文新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明清文学
|
六朝竹林七贤的文学表达与图像再现
| 殷凌飞
| 2010201110047
| 吴光正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六朝文学
|
穷古追新——鲍照拟诗研究
| 汪莉
| 2010201110048
| 葛刚岩副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
论清代《红楼梦》续书中的林黛玉形象
| 许晓宁
| 2010201110049
| 鲁小俊副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明清小说
|
汉易用象制度与汉代文学
| 张希菲
| 2010201110050
| 曹建国副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先秦两汉方向
|
晋人对光明意象娥追求与魏晋风度
| 赵丽
| 2010201110051
| 葛刚岩副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
沈遘年谱
| 董文君
| 2010201110052
| 王兆鹏教授 谭新红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宋元文学
|
卑微的生命意识与“忍”字哲学—论陈应松小说中的生命哲学与底层心态
| 张会军
| 2010201110054
| 於可训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网络都市言情小说论
| 罗姣
| 2010201110055
| 於可训教授
| 现当代文学
| 当代文学
|
人性的两面——左翼思潮与自由主义文学的冲突
| 张志伟
| 2010201110056
| 陈国恩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
|
中国左翼文学与自由主义文学的互动
| 张小龙
| 2010201110057
| 陈国恩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
鲁敏小说论
| 黄思思
| 2010201110058
| 樊星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试论阿来的“重述神话”——从《格萨尔王传》到《格萨尔王》
| 叶利菁
| 2010201110059
| 张洁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毕飞宇小说研究
| 徐佳佳
| 2010201110060
| 张洁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何其芳诗文的接受史研究
| 白丹
| 2010201110061
| 方长安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当代诗歌
|
论史铁生小说叙事艺术——以《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为例
| 林新阳
| 2010201110062
| 叶立文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论林斤澜的新笔记小说
| 邹宇
| 2010201110063
| 於可训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论方方作品中的丑相人性与病态人格
| 梅梓
| 2010201110064
| 张洁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新世纪以来毕飞宇小说研究
| 栗琴
| 2010201110066
| 叶立文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沙汀小说“三记”的版本研究
| 王利云
| 2010201110067
| 金宏宇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
|
论王朔创作的真实观
| 丁皓
| 2010201110068
| 金宏宇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诗与思:白采创作论
| 王目昌
| 2010201110069
| 张园副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
|
小说是黄昏时归乡的小路——张翎小说论
| 刘金香
| 2010201110070
| 樊星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生命与理想的双重变奏——论左翼文学的美学建构
| 毕燃
| 2010201110071
| 陈国恩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
|
冯至与诺瓦利斯
| 黄悦
| 2010201110072
| 方长安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
|
空间隐喻-金基德电影的身份认同表述
| 谷珵
| 2010201110076
| 涂险峰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比较文学
|
游戏的人——论《堂吉诃德》中的游戏之道
| 靳晶
| 2010201110077
| 张箭飞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比较文学
|
荷马的灵歌——古希腊文学中悲悼仪式的人类学式解读
| 杨蓓蓓
| 2010201110078
| 涂险峰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世界文学
|
奥斯维辛原型与凯尔泰斯·伊姆莱的文学叙事
| 余姣
| 2010201110079
| 涂险峰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世界文学
|
文化批评视野下的巴思妇人服装象征意义解读
| 林翠云
| 2010201110080
| 张箭飞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世界文学
|
但丁形象之重构
| 张矣
| 2010201110081
| 张箭飞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世界文学
|
新世纪美国电影中的狗形象——作为人类镜像的狗
| 杨仙娇
| 2010201110082
| 张箭飞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世界文学
|
论侦探小说中的数学
| 葛舒旸
| 2010201110083
| 张箭飞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世界文学
|
二十世纪末以来好莱坞电影中国形象的叙事学研究
| 王静仪
| 2010201110084
| 赵小琪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比较文学
|
台湾创世纪诗社诗歌中的西方形象
| 常莉
| 2010201110085
| 赵小琪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比较文学
|
安部公房小说中的自我救赎
| 上官望
| 2010201110086
| 涂险峰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世界文学
|
布满灰尘的面孔背后的灵魂——胡塞尼创作中的苦难与救赎
| 刘玲
| 2010201110087
| 涂险峰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世界文学
|
鸳鸯蝴蝶派文学中的西方化形象
| 陈薪羽
| 2010201110088
| 赵小琪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比较文学
|
《春秋經傳集解》論略
| 赫兆豊
| 2010201110089
| 骆瑞鹤教授
| 国学与汉学
| 国学及其对外教学
|
清儒彭元瑞《韵字辨同》研究
| 李伟达
| 2010201110090
| 万献初教授
| 国学与汉学
| 古典语文学与人文计算
|
三晋系文字地域特征研究
| 刘楠
| 2010201110091
| 萧毅副教授
| 国学与汉学
|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
|
论消费文化对当下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
| 张黎
| 2010201110092
| 刘礼堂教授
| 写作理论与实践
| 写作学基础理论
|
信息时代新闻评论发展研究
| 刘天琪
| 2010201110093
| 张杰教授
| 写作理论与实践
| 文体写作学
|
博尔赫斯短篇小说文体特征研究
| 唐艺嘉
| 2010201110094
| 萧映副教授
| 写作理论与实践
| 审美文体写作
|
初级口语课课堂交际研究
| 郎岩岩
| 2010201110095
| 程乐乐副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及方法研究
|
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堂文化因素教学研究
| 赵艳艳
| 2010201110097
| 萧红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
现代汉语羡余否定现象主观性特征研究
| 张琪
| 2010201110099
| 萧国政教授 周建民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
|
薛宝钗话语中“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应用分析
| 李佳
| 2010201110102
| 瞿汛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研究
|
汉语书面语篇词汇衔接研究及美国留学生使用状况考察
| 徐祎
| 2010201110103
| 翟汛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
|
朱熹的学习策略及其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应用
| 孟祥花
| 2010201110105
| 张延成副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
|
汉英公示语对比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 宋丹
| 2010201110106
| 萧红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
新词语研究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 李红飞
| 2010201110107
| 瞿汛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
二语习得中文常用术语研究
| 谢妍
| 2010201110109
| 冯学锋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
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堂游戏教学研究
| 李琰
| 2010201110110
| 卢烈红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
论留学生中级汉语书卷语体的教学
| 赵芳珍
| 2010201110111
| 张杰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馆藏古籍方志研究
| 夏奎
| 2010201110113
| 陈海波副教授
| 古籍整理与保护
| 古籍整理与保护的方法与理论研究
|
印尼学生习得汉语介词“在”的偏误分析
| 林美香
| 2010271110018
| 汪志远副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习得研究
|
越南学生习得疑问代词”什么“的非疑问用法的偏误分析
| 黎碧云
| 2010271110021
| 汪志远副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习得研究
|
对外汉字教学若干问题研究
| 徐春玲
| 201028110169
| 赵世举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教学法研究
|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口头评价语研究
| 肖独伊
| 2010281110115
| 席嘉教授
| 学科教学(语文)
| 语文教育
|
从“教授法”到“教学法”-民国早期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
| 肖丙珍
| 2010281110117
| 戴红贤副教授
| 学科教学(语文)
| 中小学语文教学法
|
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历时性研究
| 姚静
| 2010281110118
| 陈建军副教授
| 学科教学(语文)
| 语文教育
|
语文对话教学研究
| 周洋
| 2010281110119
| 陈建军副教授
| 学科教学(语文)
| 语文教育
|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以案例分析为主
| 徐晓宇
| 2010281110120
| 孙疏影副教授
| 学科教学(语文)
| 语文教育
|
民国早期初小语文教材比较研究-以《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和《新学制国语教科书》为中心
| 任黎
| 2010281110121
| 戴红贤副教授
| 学科教学(语文)
| 语文教育
|
大陆台湾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文系统比较研究——以大陆“人教版”和台湾“龙腾版”为例
| 王纯
| 2010281110123
| 程学兰
| 学科教学(语文)
| 语文教育
|
晚明女子教育“新变”论
| 谈太辉
| 2010281110124
| 吴天明教授
| 学科教学(语文)
| 语文教育
|
叶圣陶写作教学观与当今初中作文教学
| 柯文语
| 2010281110125
| 胡春润副教授
| 学科教学(语文)
| 语文教育
|
面向汉语国际推广的汉语猜测类心理动词研究
| 冯杰
| 2010281110126
| 卢烈红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面向汉语国际推广的汉语本体研究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失范化问题研究
| 郑俊涛
| 2010281110130
| 郝琳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
|
对外汉语汉字书写教学初探
| 马长林
| 2010281110131
| 萧圣中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字教学
|
多元发展模式及其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 朱佳琦
| 2010281110132
| 于亭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第二语言习得
|
用于汉语国际推广的“我的中文酷名”取名软件设计
| 来友姣
| 2010281110133
| 冯学锋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资源研发
|
对外汉语教学中诗词教学方法初探
| 严萍
| 2010281110135
| 于亭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中华文化传播研究
|
网络游戏在汉语国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何赪珂
| 2010281110137
| 赵世举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教学法研究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一概”、“一律”、“统统”比较研究
| 曹莎莎
| 2010281110139
| 萧红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本体研究
|
流行语与汉语国际教学问题研究——以“吐槽”为例
| 李明
| 2010281110140
| 冯学锋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高级文化辅助教材编写研究-以《文化中国》与解读中国为例
| 王歆博
| 2010281110141
| 李慧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推广
|
中国地域文化教程(对外汉语)
| 李雄军
| 2010281110143
| 赵世举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教材研究
|
唐代对外汉语教育及汉语传播研究——以日本、新罗、西域为考察中心
| 龙成松
| 2010281110144
| 萧圣中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对外汉语教育史
|
中国经典诗歌赏析教学资源设计
| 陈水
| 2010281110145
| 于亭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
副词“就”的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
| 李旅
| 2010281110151
| 萧红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本体研究
|
外国学生学习副词“不”和“没(有)”的调查分析及教学策略
| 王艺洁
| 2010281110153
| 萧红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词汇教学研究
|
国际汉语教学“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化系列”课件制作报告
| 刘婷
| 2010281110154
| 冯学锋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教育教学资源研发
|
汉语“零起点”留学生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 张兆雪
| 2010281110156
| 卢烈红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教学研究
|
外国学生排除类介词使用偏误及教学对策
| 耿辰
| 2010281110158
| 卢烈红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面向汉语国际推广的汉语本体研究
|
形声字表声部件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 刘一敏
| 2010281110160
| 卢烈红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教学资源研发
|
面向汉语国际推广的介词“拿”“用”对比研究
| 卢格蕙
| 2010281110161
| 萧红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面向汉语国际推广的汉语本体研究
|
”明德模式“与国内短期汉语教学师资管理问题的研究
| 唐晓菲
| 2010281110162
| 冯学锋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
基于移动应用的TCSL初级汉字字形识记资源研制
| 朱睿寰
| 2010281110163
| 张延成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国际汉语教学资源开发
|
印度医学专业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 李雪莲
| 2010281110164
| 冯学锋教授 潘世松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艾约瑟《汉语口语进阶》研究
| 汪芳
| 2010281110165
| 于亭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海外汉学
|
古代蒙学字书的编撰、讲授及其对对外汉字教学的启示
| 甄惜
| 2010281110166
| 萧圣中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字教学
|
商务汉语谦敬词使用与误用刍议
| 李姗
| 2010281110167
| 李慧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商务汉语教学
|
形声字及其声旁示音状况研究——基于汉语国际教育用字
| 田建光
| 2010281110168
| 赵世举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字教学
|
中国古代文学中优秀篇目的汉语国际推广设计(英语教学资源包)
| 杨柳青
| 2010281110171
| 李慧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跨文化交际
|
“微教学”—国际汉语教学新模式
| 冯烨
| 2010281110172
| 冯学锋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电视汉语教学节目教学内容研究-以《快乐汉语》为例
| 卢静
| 2010281110173
| 卢烈红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教学研究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视频教学资源包建设
| 陈晶
| 2010281110176
| 张延成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国际汉语教学资源开发
|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教材《写作技能教程》内容设计研究
| 朱国晖
| 2010281110177
| 郝琳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
|
古代测字及拆字谜格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 赵希
| 2010281110178
| 萧圣中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字教学
|
对外书法教学初探
| 王广峰
| 2010281110180
| 萧圣中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对外文学教学研究
|
《国际常见象征手势语手册》编纂设计报告
| 虞亦
| 2010281110182
| 冯学锋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对外汉语教师跨文化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 喻张晶
| 2010281110183
| 郝琳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教学研究
|
基于“电子杂志”软件的对外汉语教学课件开发
| 易祁
| 2010281110184
| 张延成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国际汉语教学资源开发
|
汉语国际推广中歇后语文化引入问题研究
| 李梦林
| 2010281110185
| 郝琳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
|
清代前中期笔记小说中的入冥故事研究
| 李娟
| | 吴光正教授
| 文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
| 明清文学
|
女娲传说和盖亚神话比较研究及其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影响
| 李秋枝
| | 肖圣中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非洲留学生形声字声旁意识发展个案初探
| 黄珍
| | 汪志远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初级综合课教材中汉字处理研究
| 胡玲
| | 程乐乐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培养
| 曾惜
| | 张延成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国际汉语教学
|
针对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比”字句的研究与教学
| 张晨
| | 萧红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偏误分析及初级阶段的课堂教学设计
| 张娟
| | 张延成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对外汉语教学中俗语教学研究
| 李晗
| | 萧红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气词教学研究
| 张慧
| | 萧红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英国文化委员会语言文化推广策略及对孔子学院发展的启示
| 杨荣兰
| | 阮桂君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推广
|
对外汉语少儿汉字教学个案研究
| 胡碟
| | 汪志远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形成性评价在中级汉语听力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董璐璐
| | 程乐乐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教学评价
|
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学习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
| 萧丽容
| | 萧红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对外汉字教学
|
面子心理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刘倩
| | 冯学锋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论汉语数字文化与国际汉语教学
| 李峥
| | 冯学锋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约翰卡罗尔大学孔子课堂初级中文综合课程口语测试研究
| 蔡蔚
| | 卢烈红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推广理论与实践
|
语言迁移理论在对日汉语教学的应用探索
| 周圆
| | 郝琳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对外汉语教学
|
汉代游仙诗研究
| 来鑫琳
| | 陈顺智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
美国交互式电视远程汉语教学设计研究
| 郑雪红
| | 萧国政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应用语言学
|
闲情可赋诗:宫体诗的美学探微
| 胡婷婷
| | 陈顺智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
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英集合量词的对比研究
| 周洁
| | 唐为群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
两套医学汉语教材的比较研究
| 董东栋
| | 郝琳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日语国际推广研究
| 李小俞
| | 阮桂君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喜欢”类词语的汉英比较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 王倩茜
| | 萧国政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美国匹兹堡大学孔子学院南里海学区教学实践报告
| 郭蕾吟
| | 张延成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认知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周滢
| | 阮桂君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二语习得
|
初级水平泰国留学生“比”字句的教学设计
| 陈建清
| | 郝琳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对外汉语教学
|
高级阶段四项式聚合词教学
| 钟洁
| | 周颖菁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名量词常见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 任莹
| | 张杰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现代汉英集合量词对比
| 刘瑛
| | 唐为群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美国汉语课堂上的应用
| 余清雏
| | 萧圣中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中秋节的文化意涵及其对周边国家的衍射
| 喻敏
| | 萧圣中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文化推广
|
浅谈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
| 李智
| | 瞿汛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字书写偏误
|
Hot Potatoes软件应用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课程设计
| 张灵均
| | 张延成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大声朗读”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实验报告
| 曾丽萍
| | 冯学锋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歌德学院语言文化推广模式研究
| 林明
| | 阮桂君副教授
| 国际汉语教育
| 跨文化交际
|
外国留学生使用汉语语气副词偏误分析
| 王金秋
| | 郝琳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汉语本体研究
|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新词语教学探索
| 朱鸿春
| | 潘田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柬埔寨华校华人学生语言使用状况调查
| 滑珺
| | 冯学锋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社会语言学
|
对外汉语同义词辨析及教学研究
| 陈家平
| | 翟汛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