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硕士毕业论文
|
论文名称
| 姓名
| 学号
| 指导老师、职称
| 专业
| 方向
|
熊琏创作心态与《澹仙词》内容分类研究
| 熊宝莲
| 200691119004
| 谭新红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词学
|
弗·伍尔夫的小说创作与唯美主义之间的差异与交融
| 赵琴
| 20082111119002
| 张思齐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英国小说研究
|
汉英表容器量词的对比研究
| 柳飏
| 2008211117002
| 唐为群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以文化为核心的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与实践
| 邵贞萍
| 2009201110108
| 赵世举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法
|
“把”字句的习得偏误与对外汉语教学
| 郑琼莎
| 2009211117010
| 萧国政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书》与《后汉书》女性人物形象研究及比较
| 林玲红
| 2009211119002
| 曹建国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先秦两汉文学
|
针对美国FLEX项目的教学反思及其基础上的教材编写
| 邓娟
| 2009281110143
| 于亭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韩国中小学生初级阶段文化教学初探——以江原道宁越郡地区为例
| 周瑶
| 2009281110158
| 郝琳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德国天主教私立文科中学汉语教学实践研究报告
| 彭韬
| 2009281110163
| 邓福禄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突厥语大词典》拟声词研究
| 布热比娅·莫敏
| 201020110186
| 张延成副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语言接触与跨文化交际
|
名微博语料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 夏怡
| 2010201110012
| 冯学锋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社会语言学
|
美国华文报刊时政新闻标题研究
| 陈鹏冰
| 2010201110019
| 郝琳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社会语言学
|
现代汉语东北方言程度副词研究
| 胡凤芝
| 2010201110022
| 冯学锋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应用语言学
|
现代汉语NV壮中结构研究
| 李建宏
| 2010201110023
| 萧国政教授 周建民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汉语应用与信息处理
|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依据类”介词习得研究
| 刘腾
| 2010201110026
| 卢烈红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
|
《淮南子》与《庄子》——以文学为中心的考察
| 王凤英
| 2010201110053
| 曹建国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先秦两汉文学
|
忧伤却飞扬的青春悲歌-张悦然小说创作论
| 郭昱晨
| 2010201110065
| 樊星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论《务虚笔记》的文体特征
| 田媛
| 2010201110073
| 叶立文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红玫瑰与白玫瑰》的话剧改编研究
| 周瑞
| 2010201110074
| 张园副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当代文学
|
论阎连科小说的生存意识
| 张孝凤
| 2010201110075
| 张洁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当代文学
|
美国外语学习标准下中文远程有效教学行动研究-以BCIU孔子课堂为例
| 彭雪隽
| 2010201110098
| 瞿汛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
美国学龄前儿童汉语教学研究
| 柯琴
| 2010201110100
| 卢烈红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法
|
美国中小学主题式中文教学模式研究与设计
| 李文倩
| 2010201110101
| 萧国政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
主谓补语句语义事件描写及特征解释
| 陈禹
| 20102011110007
| 萧国政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中文信息处理
|
汉语单音节多义词的第二语言教学策略研究
| 阮雨儿
| 2010201130036
| 萧国政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
|
英语姓名汉化翻译探讨
| 吴极
| 2010281110127
| 冯学锋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跨文化交际
|
海外“沉浸式”汉语项目研究——以Valley School of Ligonier小学汉语项目为例
| 曹冰玉
| 2010281110128
| 赵世举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教学
|
海外“新说文解字”汉字教学法实验研究
| 吴文清
| 2010281110129
| 冯学锋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柬埔寨中级汉语口语偏误分析——兼谈任务型教学法在柬汉语课堂中的应用
| 王淼
| 2010281110134
| 于亭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柬埔寨华文学校汉语教学现状研究
| 史利娜
| 2010281110136
| 赵世举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学与实践
|
《汉语乐园》多媒体课件设计与研制
| 张田田
| 2010281110152
| 张延成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美国BCIU远程汉语教学实践与反思
| 刘思勰
| 2010281110155
| 张延成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远程教学的初级词汇扩充模式初探
| 马文娟
| 2010281110157
| 萧国政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远程教育平台下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 侯萧萧
| 2010281110159
| 赵世举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柬埔寨华校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以华明学校等为例
| 刘蒙胜
| 2010281110170
| 郝琳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现代汉语可易位时间副词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 张畅
| 2010281110174
| 萧国政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美国孔子学院远程课堂教学-以匹大孔子学院berks学区为个案
| 张予虹
| 2010281110175
| 张延成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对美国二年级小学生实施的汉语沉浸教学
| 杨苑
| 2010281110181
| 萧红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中国风歌词的文体学研究
| 李娜
| 2011201110001
| 李建中教授
| 文艺学
| 中国文论
|
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悖论性
| 吴天天
| 2011201110002
| 冯黎明教授
| 文艺学
| 西方理论
|
青年恶搞现象研究
| 贺超琼
| 2011201110004
| 李松副教授
| 文艺学
| 文学基础理论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关于新世纪军事题材电视剧类型化创作的思考
| 单曦亮
| 2011201110006
| 唐铁惠教授
| 文艺学
| 中国文论
|
现代汉语名词性谓语句自足因素研究
| 李彩军
| 2011201110007
| 萧国政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语言信息处理
|
涉县方言词缀“圪”、“子”研究
| 程明霞
| 2011201110008
| 冯学锋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社会语言学
|
高级汉语留学生“是”字句计量研究
| 刘彤
| 2011201110010
| 郝琳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第二语言习得
|
特殊“谁让+N+VP”句研究
| 陈善娟
| 2011201110014
| 郝琳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汉语应用与信息处理
|
传息语法视角下“V+数+量(+了)”研究
| 欧阳东
| 2011201110015
| 萧国政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语言信息处理
|
反义方位构式“XAXB”研究
| 黄婧
| 2011201110016
| 萧国政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语义学
|
广告语言数量范畴研究
| 邓以臣
| 2011201110017
| 冯学锋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社会语言学
|
语言规划视角下的招牌用语问题研究
| 张衡
| 2011201110018
| 郝琳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社会语言学
|
现代汉语“N动物+N”结构语义理解研究
| 陈小敏
| 2011201110019
| 萧国政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语言信息处理
|
余江方言代词研究
| 杨芳
| 2011201110021
| 卢烈红教授
| 汉语言文字学
| 方言语法
|
《歧路灯》“得”字述补结构研究
| 孙捷
| 2011201110023
| 卢烈红教授
| 汉语言文字学
| 语法
|
先秦木器文字汇释及初步研究
| 李菊红
| 2011201110024
| 萧圣中副教授
| 汉语言文字学
| 文字学
|
天门方言声调实验研究
| 毛文静
| 2011201110025
| 阮桂君教授
| 汉语言文字学
| 汉语方言学
|
《风月锦囊》复音词研究
| 鲍颖
| 2011201110026
| 萧红教授
| 汉语言文字学
| 词汇学
|
现代汉语方言比拟造词研究
| 郝新颖
| 2011201110027
| 张延成副教授
| 汉语言文字学
| 方言造词
|
桂文燦《经學博采録》研究
| 林捷
| 2011201110030
| 于亭教授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传统语言学典籍整理与研究
|
朱熹《昌黎先生集考異》研究
| 陈凌
| 2011201110031
| 于亭教授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传统语言学典籍整理与研究
|
原本玉篇残卷引汉书、毛诗考
| 郑建雄
| 2011201110032
| 陈海波副教授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传统语言学典籍整理与研究
|
《文选集注》俗字研究
| 李国强
| 2011201110033
| 罗积勇教授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传统语言学典籍整理与研究
|
《集韻》“異讀”例外音變考略
| 王贤明
| 2011201110034
| 万献初教授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传统语言学典籍整理与研究
|
清代小说戏曲中比德现象的文化阐释与叙事分析——以“幽兰”与“淑女”为中心
| 汪泽
| 2011201110035
| 陈文新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明清文学
|
南宋文官年表(上)
| 杨华
| 2011201110037
| 王兆鹏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宋元文学
|
南宋文官年表(下)
| 杨华
| 2011201110037
| 王兆鹏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宋元文学
|
忏尽情禅空色相——苏曼殊“以情求道”及其文学呈现
| 杨婷婷
| 2011201110038
| 吴光正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明清文学
|
传播接受视野下的《陶庵梦忆》——以20世纪为研究中心
| 高添璧
| 2011201110039
| 陈文新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明清文学
|
明末清初厦门诗人池显方研究
| 纪诗红
| 2011201110040
| 鲁小俊副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明清文学
|
顾景星诗文研究
| 刘操
| 2011201110041
| 鲁小俊副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明清文学
|
宋代京朝官籍贯研究
| 马中燕
| 2011201110043
| 谭新红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宋元文学
|
刘宋士人诗风研究
| 王雅文
| 2011201110045
| 陈顺智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魏晋南北朝文学
|
宋元作者队伍的定量分析
| 郑栋辉
| 2011201110046
| 王兆鹏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宋元文学
|
论陈庄体
| 鲁清清
| 2011201110047
| 陈水云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明清文学
|
曹臣《舌华录》研究
| 张雪
| 2011201110048
| 鲁小俊副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明清方向
|
“洞庭波送一僧来”——诗僧八指头陀研究
| 李晶晶
| 2011201110049
| 吴光正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明清文学
|
宋代福建路地方长官研究
| 辛琪
| 2011201110050
| 谭新红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宋元文学
|
《诗经》中的神话
| 汪晨
| 2011201110051
| 曹建国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先秦两汉文学
|
1980-2009年《戏曲研究》论文的定量分析研究
| 徐卉
| 2011201110053
| 程芸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明清文学
|
金谷集会与兰亭集会的比较研究
| 金童
| 2011201110054
| 陈顺智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文学
|
明末清初戏曲创作对《牡丹亭》的接受研究——以《娇红记》、《长生殿》、《桃花扇》为中心
| 孙琳
| 2011201110055
| 程芸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明清文学
|
明末桐城桂林方氏女性文学研究
| 王芬
| 2011201110056
| 陈水云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明清文学
|
在“死胡同”中寻找“出口”—论史铁生的生存哲学
| 李海英
| 2011201110058
| 於可训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当代文学
|
“相遇”的艰难——论史铁生长篇小说中的爱情观及其书写
| 陆丽霞
| 2011201110059
| 陈国恩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从新时期中学生题材小说看中学生青春特质的演变
| 刘殊青
| 2011201110060
| 樊星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校园文学
|
传播视域中的诗人郭沫若
| 张露
| 2011201110061
| 方长安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
|
论迟子建长篇小说的审美特色
| 游迎亚
| 2011201110063
| 叶立文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卞之琳诗歌中中西方因素探析
| 柴静怡
| 2011201110064
| 方长安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
|
方方小说的女性形象研究
| 李毅
| 2011201110065
| 张洁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论鲁迅小说的“风景”叙事
| 雷登辉
| 2011201110066
| 樊星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
|
论萧红的写作身份与创作突围
| 崔璨
| 2011201110067
| 陈国恩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
|
金粉世家:小说原著改编为国产电视剧后发生的变异
| 方彦婷
| 2011201110068
| 金宏宇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
|
彭家煌与沈从文乡土小说美学倾向比较
| 米小娟
| 2011201110069
| 金宏宇教授
| 现当代文学
| 现当代文学
|
“童声合唱——论白洋淀诗群的早期创作特征
| 李欣蓓
| 2011201110070
| 於可训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
|
新世纪美国纪录片中国形象的想象方式论
| 杨迪
| 2011201110072
| 赵小琪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比较文学
|
徘徊在生命与理性的边缘——乌纳穆诺“生命悲剧意识”初探
| 焦丽兰
| 2011201110073
| 涂险峰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世界文学
|
保罗·策兰的诗歌世界
| 杨卡
| 2011201110074
| 涂险峰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世界文学
|
谁占有了谁的风景?-乔治·艾略特《米德尔马契》风景研究
| 宋娅文
| 2011201110075
| 张箭飞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世界文学
|
流向巴黎-“迷惘一代”作家的巴黎想象
| 王晓
| 2011201110078
| 张箭飞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世界文学
|
日本动漫中人文中国形象的叙事学研究
| 全洪娟
| 2011201110079
| 赵小琪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比较文学
|
《2666》:从追寻的失败到人类在现实社会中的迷失
| 郝帅
| 2011201110080
| 涂险峰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世界文学
|
《说文解字系传》声训考略
| 陈海涛
| 2011201110081
| 万献初教授
| 国学与汉学
| 传统语言学典籍整理与研究
|
理雅各《诗经》宗教诗英译研究
| 李雅卉
| 2011201110082
| 李会玲副教授
| 国学与汉学
| 海外汉学
|
《说文解字注》正俗字研究
| 公悦
| 2011201110083
| 邓福禄教授
| 国学与汉学
| 文字学
|
论贾平凹小说的意象世界
| 王晓珊
| 2011201110084
| 萧映教授
| 写作理论与实践
| 文体写作学
|
论王安忆《长恨歌》的空间叙事
| 汪妍妍
| 2011201110085
| 萧映教授
| 写作理论与实践
| 文体写作学
|
史铁生与北村的基督信仰情爱叙事比较研究
| 吴琪晖
| 2011201110087
| 张杰教授
| 写作理论与实践
| 文体写作学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时间副词“在”、“正”、“正在”研究
| 张榴琳
| 2011201110088
| 周颖菁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
|
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初探
| 张彤霞
| 2011201110089
| 张延成副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
《汉语教与学词典》双音节形容词释义研究
| 胡晓明
| 2011201110090
| 萧国政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
|
中高级美国留学生汉语篇章衔接偏误研究
| 黄一丹
| 2011201110091
| 程乐乐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
汉语拒绝语的语用类型和语境参数研究
| 黄海燕
| 2011201110092
| 潘田副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用学研究
|
现代汉语把字连动句研究
| 孟怡倩
| 2011201110094
| 郝琳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
|
《新实用汉语课本》生词释义研究
| 李淑妍
| 2011201110095
| 冯学锋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选择义关联词研究
| 连桢
| 2011201110096
| 萧红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
|
现代汉语俄源词研究
| 刑娜
| 2011201110097
| 冯学锋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本体研究
|
中高级阶段留学生学习汉语副词“还”的偏误研究
| 杜挽
| 2011201110098
| 刘平副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对外汉语偏误研究
|
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入流行文化的教学研究-以清迈蒙福中学为例
| 刘小盼
| 2011201110099
| 瞿汛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
|
趣味性原则在对外汉语成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杜云
| 2011201110100
| 赵世举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研究
|
认知视角下的对外汉语名量词教学研究——以《汉语教程》为对象
| 梁花云
| 2011201110101
| 萧国政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
|
论口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 熊露
| 2011201110102
| 程乐乐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
“不VP了”与“没VP了”的比较研究
| 严珊
| 2011201110103
| 萧国政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
|
《廣韻》版本研究
| 李臣
| 2011201110105
| 熊桂芬副教授
| 古籍整理与保护
| 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
|
《尚書句解》文献研究
| 方龑
| 2011201110106
| 骆瑞鹤教授
| 古籍整理与保护
| 古籍整理与典藏
|
日本学生汉语极限程度补语的习得研究
| 渡边奈央
| 2011271110004
| 潘田副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
汉韩女性社会称谓语对比研究
| 金钟淑
| 2011271110005
| 周颖菁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比较语言学
|
《亚鲁王》作为麻山地区地方课程的价值与实施研究
| 蒋莉莉
| 2011281110109
| 席嘉教授
| 学科教学(语文)
| 语文教育
|
中苏关系视域下“十七年”时期我国语文教育之三大论争—刘吴之争 分析教学之争 文道之争
| 邱江
| 2011281110112
| 戴红贤副教授
| 学科教学(语文)
| 语文教育
|
贵阳市云岩区小学国学教育现状研究
| 熊瑛
| 2011281110113
| 胡春润副教授
| 学科教学(语文)
| 小学语文教学
|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极端化倾向研究——以“三纲”为例
| 龚浪睿
| 2011281110114
| 吴天明教授
| 学科教学(语文)
| 语文教育
|
中国国家形象电视纪录片的国际传播
| 王慧
| 20112811101157
| 阮桂君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跨文化交际研究
|
位移动词的对外汉语教学
| 刘超超
| 20112811101160
| 萧国政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汉语本体研究
|
初中生语文学习动机研究
| 李真
| 2011281110121
| 胡春润副教授
| 学科教学(语文)
| 中学语文教学
|
体验式教学对完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以“青少年领袖训练营”相关课程为案例
| 李杨
| 2011281110131
| 吴天明教授
| 学科教学(语文)
| 体验式教学
|
游戏型教学在远程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美国匹兹堡大学孔子学院为例
| 何美玲
| 2011281110133
| 赵世举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面向孔子学院以太极拳为载体的中华传统文化推广研究
| 王晶鑫
| 2011281110134
| 郭婷婷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言文化的国际推广
|
基于微博的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
| 林菁
| 2011281110137
| 张延成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国际汉语文化课的影视资源应用研究——以《霸王别姬》为例
| 李莉丽
| 2011281110138
| 黄晓春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国际汉语文学教学
|
《新HSK(4级)重难点词汇教学手册》编撰报告
| 卢奎
| 2011281110139
| 黄晓春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基于非正式学习视角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研究
| 陈慕雅
| 2011281110140
| 萧红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诗画乐融合特质对对外汉语古诗词教学的启示
| 万安洛
| 2011281110141
| 萧圣中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汉语国际教育普及化等级汉字教学方案研究
| 马书红
| 2011281110142
| 冯学锋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汉语本体研究
|
“‘~的’定语”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分析与设计
| 柳翠
| 2011281110143
| 萧国政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形象研究-以传教士汉学为例
| 伍亚琴
| 2011281110144
| 萧圣中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跨文化交际研究
|
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模式初探
| 柯旭东
| 2011281110146
| 冯学锋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美国大、中学汉语初学者并列连词习得偏误及教学策略研究—以“和/跟”为例
| 裴娜
| 2011281110147
| 萧国政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汉语本体研究
|
美国高中汉文化教学探索
| 张蕾
| 2011281110149
| 卢烈红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设计——以《我比你更喜欢音乐》为例
| 苏鹏
| 2011281110150
| 阮桂君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中级汉语口语中寒暄语的教学研究——基于第二版《发展汉语 中级口语》
| 梁兆英
| 2011281110154
| 萧国政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汉语本体研究
|
对外汉字教学中的趣味性操练研究
| 周明俊
| 2011281110155
| 冯学锋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针对外国留学生的“使”字兼语句偏误研究
| 李柏杨
| 2011281110156
| 萧红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学
|
中学华文教材编排研究——以《中文》(初中版)为例
| 王娟
| 2011281110158
| 黄晓春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教材研究
|
柬埔寨华校汉语教材《华文(第三册)》实用性分析
| 韩燕
| 2011281110159
| 冯学锋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离合词教学研究
| 姚丽霞
| 2011281110162
| 郝琳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
|
面向国际汉语教学的方位词研究
| 罗闪
| 2011281110163
| 赵世举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汉语国际教育教材《成长》教学游戏设计及运用
| 陈晨
| 2011281110164
| 卢烈红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传统蒙学对当代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以“字本位”教学法为例
| 袁野
| 2011281110165
| 萧圣中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国家汉办新闻网的语言传播影响力研究
| 商小燕
| 2011281110166
| 冯学锋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非汉字文化圈的毛笔书法推广与教学
| 申玉芹
| 2011281110168
| 萧圣中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基于语块理论的对外汉语介词“对”的研究——以《发展汉语·初级汉语》(第2版)为例
| 王欣
| 2011281110169
| 萧红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
不同课堂条件下的目的语教学分析-以美国中小学汉语课为例
| 刘贞
| 2011281110171
| 萧圣中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美国汉语初级教材《汉语乐园》的教材编写分析与实践评估
| 邱丽微
| 2011281110174
| 郝琳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教材编写与实践研究
|
成语的文化内涵及对外汉语成语课堂教学策略
| 邱培培
| 2011281110175
| 李慧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留学生个体差异对汉语口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 肖雪芳
| 2011281110176
| 赵世举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基于IOS平台的国际汉语教学资源与应用
| 李岳婷
| 2011281110177
| 张延成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网络流行语在汉语国际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 谭伟平
| 2011281110178
| 张延成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基于蒙学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
| 刘璧洁
| 2011281110179
| 黄晓春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明清时期来华传教士的汉语学习与汉语传播
| 顾云
| 2011281110180
| 萧圣中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美国中学汉语兴趣课(Flexible Class)课程设计
| 张熠
| 2011281110181
| 郝琳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教学实践设计
|
美国中学课堂词汇教学游戏实例研究
| 胡维
| 2011281110182
| 张延成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学
|
认知教学法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 杜逸超
| 2011281110183
| 卢烈红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清代中晚期满族叙事文学研究
| 丁桂玲
| 201201110036
| 陈文新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明清文学
|
面向越南学生的初级汉语口语教学-以越南南部大学生为例
| 邓金红
| 2012271110004
| 周颖菁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汉源成语越化原因与越化模式及对越南学生成语习得的影响
| 陈清心(越南留学生)
| 2012271110005
| 潘田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汉语本体研究
|
韩国留学生汉语兼语句习得研究
| 李钟夏
| 2012271110006
| 刘平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
小学语文亲情题材选文研究——以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
| 高蓓
| 2012281110098
| 孙疏影副教授
| 学科教学(语文)
| 语文教育
|
中学生爱情教育研究—以中学语文教学为中心
| 罗洁霞
| 2012281110099
| 吴天明教授
| 学科教学(语文)
| 语文教育
|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
| 曹俏
| 2012281110100
| 席嘉教授
| 学科教学(语文)
| 语文教育
|
《爱的教育》在二十世纪中国教育界的接受研究
| 彭巾帝
| 2012281110103
| 戴红贤副教授
| 学科教学(语文)
| 语文教育
|
中学语文演讲教学研究
| 全燕利
| 2012281110110
| 孙疏影副教授
| 学科教学(语文)
| 语文教育
|
兄弟称谓的泛化及其汉外对比研究
| 陈嘉珍
| 2012281110123
| 冯学锋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汉语本体研究
|
泰国零起点中学生初级汉语听说课教学模式研究
| 韩文彦
| 2012281110127
| 张延成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孔子学院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 马琳
| 2012281110135
| 萧圣中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旅游汉语短期教学项目设计——以武当山为个案
| 向小兰
| 2012281110138
| 萧圣中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影视作品在汉语国际推广民俗文化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 赵棉帜
| 2012281110149
| 卢烈红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对外泰语教学对泰国汉语教学的启示
| 李天天
| 2012281110161
| 赵世举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泰国清迈蒙福中学汉语课堂活动有效性调查报告
| 黄巧
| 2012281110162
| 冯学锋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
|
日本汉字考试的特点及其教学应对策略研究
| 李哲
| | 卢烈红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1950年以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体诗歌选编研究
| 吴向婷
| | 戴红贤副教授
| 学科教学(语文)
| 语文教学
|
基于中学生性格差异的语文教学研究
| 刘琼
| | 胡春润副教授
| 学科教学(语文)
| 中学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超学科教学法初探
| 宋英芳
| | 席嘉教授
| 学科教学(语文)
| 语文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中否定表达的研究-以母语为德语的汉语学习者为教学对象
| 熊毅
| | 瞿汛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对外汉语教学
|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英雄形象及选文研究-以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和2001年版小学《语文》为例
| 江津津
| | 陈建军教授
| 学科教学(语文)
| 语文教育
|
海峡两岸当代中学语文“老庄”教学比较
| 雷海霞
| | 席嘉教授
| 学科教学(语文)
| 中学语文教学
|
赴美志愿者中小学课堂管理调查研究——以匹兹堡地区孔子学院为例
| 袁嘉珩
| | 张杰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练习类教辅资料问题与对策分析研究——以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三年级语文课程练习类教辅资料使用情况为例
| 程越
| | 吴天明教授
| 学科教学(语文)
| 中学语文教学
|
风景散文教学研究
| 朱玉清
| | 戴红贤副教授
| 学科教学(语文)
| 中学语文教学
|
中国现代史影视资源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利用
| 彭雪
| | 席嘉教授
| 学科教学(语文)
| 语文教学
|
我国中小学现代应用文写作教学研究
| 杨绪竹
| | 陈建军教授
| 学科教学(语文)
| 中小学语文教学
|
对外汉语成语教材编写研究-以《成语教程》为例
| 蔡焕杰
| | 周颖菁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对外汉语教学
|
诗思飘然总不群——虛云和尚诗歌研究
| 党晓龙
| | 吴光正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明清文学
|
申论写作方法与技巧研究
| 陈攀宇
| | 刘礼堂教授
| 写作理论与实践
| 文体写作学
|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方法初探
| 邱轶
| | 汪志远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柬埔寨华文学校汉语教学经验总结与反思
| 刘小圆
| | 卢烈红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对外汉语教学
|
中学语文课堂“问题教学”研究
| 张红
| | 孙疏影副教授
| 教育硕士
| 语文教育
|
对外汉语中的“插入语”教学
| 华文斌
| | 萧红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对外汉语教学
|
美国匹兹堡大学孔子学院汉语启蒙教学法研究及实践
| 朱宇丹
| | 赵世举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对外汉语教学法
|
多媒体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以《长城汉语》为例
| 柳菲
| | 赵世举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对外汉语教学
|
旅游汉语教材编写问题研究
| 王俊岑
| | 张杰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对外汉语教学
|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汉字教学比较研究
| 韩俊玲
| | 汪志远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对外汉语教学
|
现代汉语个体量词及其对外教学研究
| 叶回苏
| | 赵世举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汉语本体研究
|
论电视媒体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快乐汉语》和《走遍美国为例》
| 韩辉
| | 程乐乐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美国初中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 李墨怡
| | 萧国政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发展汉语》存现句研究及其句式汇编
| 谭瑛
| | 郝琳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汉语本体研究
|
初级汉语精读教材的声调问题研究
| 傅吉蕊
| | 郝琳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汉语本体研究
|
柬埔寨华文教学及其质量研究——以禄山市公立华侨学校为例
| 张春禹
| | 阮桂君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汉韩语音对比及对汉韩语语音教学的启示
| 冯辰辰
| | 萧红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汉语本体研究
|
印尼华族社会的中华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承问题研究
| 王美璐
| | 阮桂君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商务汉语教学中视听教学法的应用探究-《中国全景商贸汉语》电视教学片为例
| 邹稳
| | 郭婷婷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对外汉语教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