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武汉大学文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
论文题目
| 学生姓名
| 学生学号
| 指导老师姓名、职称
| 专业名称
| 研究方向
|
透视城与人——王安忆上海书写研究
| 高欣
| 2014201110057
| 樊星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中日比较视野中的鲁迅“弃医从文”研究
| 何敏燕
| 2014201110005
| 李松副教授
| 文艺学
| 西方文论
|
“东X西Y”的句法语义特征及其语法化研究
| 雷林达
| 2014201110016
| 郝琳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现代汉语语法
|
天神之火与贤者之石:保罗·柯艾略成长小说中的神与爱
| 李宜萱
| 2014201110079
| 涂险峰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世界文学
|
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结果补语的偏误研究
| 方璐
| 2013281110130
| 郝琳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
南北朝语气词专题研究
| 董玥
| 2014201110026
| 萧红教授
| 汉语言文字学
| 中古汉语语法
|
“赵氏孤儿”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现代演绎
| 谭静
| 2014201110045
| 程芸教授
| 中古古代文学
| 明清文学
|
中学语文地理知识运用策略研究
| 朱烩
| 2015281110131
| 戴红贤教授
| 中小学语文教育
| |
高中演讲辞读写结合教学研究
| 沈晓燕
| 2015281110134
| 孙疏影副教授
| 中小学语文教育
| |
林语堂作品校本课程设计
| 常瑶珍
| 2015281110132
| 孙疏影副教授
| 中小学语文教育
| |
明末赵宧光音学理论研究
| 赵清泉
| 2014201110031
| 熊桂芬教授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汉语语音史
|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惯用词研究
| 万美辰
| 2014281110119
| 郭婷婷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
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学组获奖作文评语研究
| 马英姿
| 2015281110133
| 戴红贤教授
| 中小学语文教育
| |
网络流行语引入对外汉语教学的探索
| 高婷
| 2014281110131
| 张延成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
南朝“芙蓉出水”批评意象研究
| 许馨
| 2014201110001
| 高文强教授
| 文艺学
| 中国文论
|
《三礼》宗庙祭祀与女性若干问题研究
| 莫清洋
| 2014201110030
| 骆瑞鹤教授
| 古典文献学
| 先秦文献
|
汉语公安政务微博语言研究
| 李梦晗
| 2013201110010
| 冯学锋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社会语言学
|
《锦绣万花谷▪前集》研究
| 徐紫馨
| 2014201110027
| 于亭教授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古文献学
|
鲁迅在日本的“文学旅行”与本土化——以“竹内鲁迅”为个案
| 曹珊
| 2014201110009
| 李松副教授
| 文艺学
| 文学基本原理
|
汉俄“数量名”主语句对比研究
| 代玲玲
| 2014281110161
| 张延成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
《原野》的经典化与社会的文学观念变迁
| 张婧冉
| 2014201110069
| 陈国恩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新媒体语言变异现象初探
| 徐雅玮
| 2014201110017
| 郝琳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社会语言学
|
敦煌边塞诗研究
| 王悦笛
| 2014201110037
| 尚永亮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
|
“80后”文学的青春散场——以颜歌的小说创作为中心
| 葛思思
| 2014201110070
| 叶立文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在历史中沉浮——1920年代以来凌叔华小说的传播
| 陈妮
| 2014201110054
| 叶李副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
|
中学语文“桃源情结”作品阅读教学研究
| 朱政
| 2015281110137
| 陈建军教授
| 中小学语文教育
| |
基于小学生认知特点的寓言教学问题探究
| 张淑颖
| 2015281110136
| 胡春润副教授
| 中小学语文教育
| |
熟悉的陌生化:论黑塞小说的新浪漫主义特质
| 刘凌
| 2014201110078
| 张箭飞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世界文学
|
新时期以来“文革”小说的儿童叙事研究
| 张艳平
| 2014201110062
| 金宏宇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金锁记》的经典化与现代中国伦理观的变革
| 阳思
| 2014201110053
| 陈国恩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
|
古典传统在城市想象中的延续与重构——关于葛亮小说的南京书写
| 宋雨蔚
| 2014201110056
| 叶李副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晚清词坛的典范意识
| 彭灿
| 2014201110049
| 陈水云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明清文学
|
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中的历史比较法研究
| 胡小霞
| 2015281110139
| 胡春润副教授
| 中小学语文教育
| |
高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案例设计
| 张健婷
| 2015281110138
| 陈建军教授
| 中小学语文教育
| |
中学古代诗歌语言教学研究
| 杨伟佳
| 2015281110135
| 戴红贤教授
| 中小学语文教育
| |
江津区高中语文早读课管理策略调查研究
| 刘贵霞
| 2015281110140
| 胡春润副教授
| 中小学语文教育
| |
基于智能手机的汉语学习APP调查分析
| 陈娅利
| 2014281110122
| 赵世举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英语汉源负象词与中国国家形象研究
| 陈烯茜
| 2013201110022
| 冯学锋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社会语言学
|
以教学评估为核心的美国约翰嘉璐大学孔子课堂实践报告
| 蒋诗
| 2013281110127
| 张延成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
张抗抗小说的空间叙事研究
| 邓治
| 2014201110060
| 荣光启副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奇”与文学权力
| 杨琼
| 2014201110002
| 李建中教授
| 文艺学
| 中国古代文论
|
西班牙语教材《Realidades》对对外汉语教材设计的启示
| 周雨琪
| 2014281110152
| 萧红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
非虚构写作中的乡土叙事策略——以“梁庄系列”为例
| 梅周慧
| 2014201110082
| 萧映教授
| 写作理论与实践
| 文体写作
|
试论苏童小说中的疾病叙事
| 李海玲
| 2014201110071
| 张园副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书写的“乡土”与乡土的“书写”——梁鸿非虚构文学的突围与困境
| 徐文泰
| 2014201110065
| 金宏宇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李锐小说创作论(1974-2011)
| 许仁浩
| 2014201110063
| 叶立文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小说研究
|
巴西成人初中级汉语教学实践报告——以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为例
| 于净
| 2014281110129
| 郭婷婷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
新媒体新闻标题指称语研究
| 臧岚
| 2014201110018
| 冯学锋教授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社会语言学
|
万历科场案与晚明文学
| 付一冰
| 2014201110040
| 陈文新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明清文学
|
“东西方沼泽”中的矛盾共同体:身份认同与奥尔罕·帕慕克作品
| 陆亚青
| 2014201110077
| 汪树东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世界文学
|
女性权威的建构与消解——谭恩美自传性小说的女性主义叙事研究
| 秦晓雪
| 2014201110074
| 赵小琪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比较文学
|
新诗史视野中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诗集》
| 王立扬
| 2014201110055
| 方长安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新诗
|
美国中学汉语新手志愿者教学中的课堂冲突——以美东雷丁中学(Schuylkill Valley School District)为例
| 王卉
| 2014281110151
| 周颖菁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
有特殊教育需要的汉语学习者个案研究——以美国伯克斯郡远程教育为例
| 崔琼
| 2014281110113
| 萧红教授
| | |
殷商西周青铜容器龙纹研究
| 沈艾秋思
| 2014201110028
| 肖毅教授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出土文献
|
《<篆隶万象名义>校释》补正
| 马小川
| 2014201110033
| 邓福禄教授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传统语言学典籍整理与研究
|
莫迪亚诺小说的空间叙事研究
| 周玲
| 2014201110076
| 张箭飞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世界文学
|
《吕氏春秋》中的故事和用事研究
| 袁国强
| 2014201110032
| 罗积勇教授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先秦文献
|
钟嵘《诗品》“批评意象”研究
| 朱依娜
| 2014201110007
| 高文强教授
| 文艺学
| 中国文论
|
汉唐五大乐府古题流变研究
| 许珂
| 2014201110038
| 尚永亮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
从失语、逃逸到回溯和重构:论彼得·汉德克主体性小说中的救赎之旅
| 何星辉
| 2014201110080
| 汪树东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世界文学
|
互联网语境下汉语性别称谓语研究
| 艾振浓
| 2014201110010
| 冯学锋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社会语言学
|
子长方言语音词汇研究
| 南小兵
| 2014201110088
| 阮桂君副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汉语本体研究
|
针对CSL学习者的六组易混淆词研究
| 郑洋洋
| 2015281110156
| 卢烈红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
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趋向补语的编排研究
| 吴文静
| 2015281110151
| 郝琳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
美国塞拉天主教高中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 王杏字
| 2014281110105
| 赵世举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
传教士汉语学习的历史经验在美国麦考特高中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 向丽
| 2014281110135
| 李会玲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
基于HSK数据库及教材分析的对外汉语语块考察
| 荣雪颖
| 2015281110150
| 萧圣中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
印尼与中国竹文化比较研究
| URAY AFRINA 吴萍娜
| 2015271110004
| 李会玲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跨文化交际研究
|
《日清会话》选词研究
| 易晓
| 2015281110154
| 萧红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
美国纽约派恩普莱恩斯中学汉语教学情况调查
| 张文华
| 2014281110136
| 程乐乐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
语体视角下词类-句法成分关系的计量研究
| 李明
| 2014201110013
| 郝琳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文学
| 中文信息处理
|
题画诗缘起研究
| 程方
| 2014201110047
| 葛刚岩副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汉魏六朝文学
|
由濒死体验引发的变态心理与文学写作——以穆旦、张贤亮的写作为例
| 周紫薇
| 2014201110064
| 樊星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美国爱达荷州南支流小学中文沉浸式项目调查报告
| 刘永鲁
| 2014281110115
| 阮桂君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新世纪以来国内唐代文学研究成果的定量分析
| 姚怡君
| 2014201110035
| 王兆鹏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
|
“三言”官员形象塑造研究
| 张冰
| 2014201110041
| 吴光正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明清文学
|
《西京杂记》新探
| 陈芳
| 2014201110050
| 钟书林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先秦两汉方向
|
埃及学生汉语名量词的偏误调查研究——以埃及开罗大学孔子学院为例
| 周啸生
| 2014281110140
| 韩小荆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
论乔叶小说的人性书写
| 马敏
| 2014201110058
| 樊星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徐泽臣小说中的“城与人”
| 袁婷
| 2014201110068
| 荣光启副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现代汉语“蛮XP的”结构的综合考察
| 段萌
| 2014201110089
| 阮桂君副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汉语本体研究
|
《三国演义》与荆州
| 陈阳雪
| 2014201110048
| 鲁小俊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明清文学
|
元代全真道士姬至真《云山集》研究
| 左丹丹
| 2014201110039
| 鲁小俊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明清文学
|
胡适早年诗歌音节理论与实践——《谈新诗》与《尝试集》互释
| 黄艳灵
| 2014201110052
| 方长安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新诗
|
牙买加汉语学习者语音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 张欣书
| 2014281110118
| 刘莉妮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
刘勰与梅洛-庞蒂诗学的心物关系结构论比较研究
| 王光祖
| 2014201110081
| 赵小琪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比较文学
|
服务于“一带一路”的中国高校外语人才地图建设研究
| 朱天星
| 2014201110011
| 黄晓春副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语言信息处理
|
“一带一路”话语现状研究
| 白利莹
| 2014201110012
| 郝琳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社会语言学
|
现代汉语“才/就”句的句法语义考察
| 王蕾
| 2014281110156
| 阮桂君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
论迟子建的苦难叙事
| 丁乐
| 2014201110067
| 金宏宇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城”的空间传奇——论《寻找无双》的延宕策略
| 李一扬
| 2014201110059
| 张园副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当代文学
|
从“审美救世论”到“审美救国论”——论蔡元培民国时期推行美学的合法化策略
| 刘楚
| 2014201110008
| 冯黎明教授
| 文艺学
| 文艺美学
|
泰国本土汉语教材《快乐学中文》词汇释义研究
| 杨利
| 2014281110148
| 郝琳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
中古诗歌比拟动词研究
| 曹亚北
| 2014201110024
| 卢烈红教授
| 汉语言文字学
| 汉语语法史
|
纳粹文本的种族主义叙事策略
| 张登峰
| 2014201110006
| 冯黎明教授
| 文艺学
| 文学理论及文化研究
|
六朝自然现象诗研究
| 张竞文
| 2014201110036
| 陈顺智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
语用视角下的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研究
| 陈月
| 2014201110020
| 郭婷婷副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语用学、现代汉语语法
|
吴泳年谱
| 李烨含
| 2014201110042
| 谭新红教授
| 中国古代文学
| 宋元文学
|
针对美国K-12学生助词“的”的汉语教学研究——以宾夕法尼亚州贝尔丰特学区汉语教学为例
| 樊澄
| 2014281110134
| 郭婷婷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谈话类节目在视听说课中的应用——以《世界青年说》为例
| 曾文程
| 2014281110116
| 刘平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汉语国际教育
|
政务微博意见领袖话语特征研究
| 郑婷婷
| 2014201110021
| 冯学锋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社会语言学
|
“看把+X+V/A+的”格式的多视角研究
| 汪亚云
| 2014201110025
| 赵世举教授
| 汉语言文字学
| 现代汉语语法
|
破碎·迷离·复归——大卫·格罗斯曼小说的创伤叙事研究
| 吴晓君
| 2014201110075
| 涂险峰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世界文学
|
虚拟现实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构想
| 陶举
| 2014281110104
| 萧圣中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
《御纂诗义折中》研究
| 郑颖
| 2014201110029
| 于亭教授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清代诗经学(古文献学)
|
从金戈铁马到危楼百尺——邓一光小说创作论
| 李译闻
| 2014201110066
| 陈国恩教授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网络语言中方言因素的多维度考察
| 王莎莎
| 2014201110014
| 郭婷婷副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社会语言学
|
柬埔寨汉语学习者比较句学习情况研究——以吾哥比里中华学校为例
| 张丽娜
| 2013201110090
| 赵世举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
埃及学生汉语助动词习得偏误研究
| 莫夏
| 2013201110091
| 赵世举教授
| 对外汉语教学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
《徐文长三集》七言古诗笺注
| 靳亚萍
| 2014201110034
| 邓福禄教授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古籍整理研究理论与方法
|
美国汉学界《聊斋志异》研究述论
| 李春玲
| 2013201110083
| 李会玲副教授
| 国学与汉学
| 域外汉学
|
“切X”类词语多角度研究
| 段琰
| 2014201110015
| 郝琳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现代汉语语法
|
中国社交媒体表情语研究
| 申镇纲
| 2014201110019
| 冯学锋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社会语言学
|
新加坡华语词汇变异与词汇教学
| 龚璇
| 2014281110110
| 张延成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
“忘”空间感悟与审美观照——以《文心雕龙》为中心
| 余慕怡
| 2014201110004
| 李建中教授
| 文艺学
| 中国古代文论
|
泰国小学汉语课堂管理研究——以大城府巴纳威学校为例
| 张娅宁
| 2014281110133
| 韩小荆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
中美小学语文教材对比研究——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与美国小学母语教材Wonders为例
| 徐缘缘
| 2014281110154
| 阮桂君副教授
| 汉语国际教育
| |
汉泰翻译中的明喻对比研究
| 李靓
| 2014271110002
| 郭婷婷副教授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对外语言对比
|